近日,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公布了國內食品行業(yè)假冒偽劣十大特征,其中包括造假地域、制售假手段等五個食品假冒偽劣特征,以及五個鑒別的要點,供各地質檢部門和消費者參考。
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調查監(jiān)督部部長李敬凱說,食品行業(yè)假冒偽劣特征主要有五點:造假地域、制假手段、售假手段、違規(guī)使用激素、標識標注打馬虎眼。
其中,造假地域大部分在農村和城鄉(xiāng)結合部,這些地方的管理和執(zhí)法、監(jiān)督相對較弱,隱蔽性強,距市場較近,大量的造假者集中于城鄉(xiāng)結合部進行造假活動。
關于制假手段,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總結了3種常見手段。首先是利用化學原料,例如消毒液、漂白劑等,雖然改變了劣質食品的顏色、形狀和味道,但往往對消費者健康產生不良影響。其次是“傍大款,穿馬甲”,不法商販常用的手段包括冒充國內外名牌,低檔冒充高檔。例如冒充龍口粉絲、德州扒雞,以及人頭馬等國外紅酒。再如,用習水大曲裝進茅臺酒瓶等,都屬此類。
此外,銷售過期食品、使用“回收油”、反復使用油料、使用非食品原料等也是制假者常用的手段。例如,部分餐館的水煮魚使用回收油,早點攤炸油條的油反復使用,用造綠色油漆的原料把存放時間長的變黃芬叮調成碧螺春綠茶,以及使用蘇丹紅1號染色等。這些不法手段的使用,往往會對消費者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,甚至直接致癌。
違規(guī)使用激素和不準確使用標志的也是食品行業(yè)制假的重要特點。對此,專家認為,鑒別假冒偽劣食品有五點可循:首先,不要購買銷售價格低于成本價格的食品,例如3元1袋的奶粉;其次,顏色、味道夸張的不要購買,例如饅頭特白,牛奶特香,這是添加劑超標的表現(xiàn),而油條特別大是添加了洗衣粉;第三,過分推銷的食品不要購買;第四,商標、標志、品名、產地近似名牌的食品不要購買;最后,生產日期標注晚于購買日期的諂罰即“早產食品”不要購買。